文 献
名 称
作者
张波
阅 读
时 间
2017.6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自主走路。
“一个带着积极性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这段话就充分说明环境和学生的热情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很重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更要注重学生学习的情绪,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和相应的条件,让学生主动介入主动参与;让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具有主人翁意识。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做好学生参与和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尤其重要。首先要交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老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调动学生自身能力和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少讲;有些问题稍加点拨,不给出标准答案,多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其次,给学生主动参与质疑的情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的根本在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而思考的起点却是疑问,“疑”使学生在认知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引起深究性反射,产生思维活动。传统教学使学生在无“疑”状态下被动接受,盲从依附,思维就被束缚在教学的圈子里,个性受到压抑。俄国作家杜勃罗留波夫曾经说过“教师如果把科学的材料嚼得这样细,使学生无须咀嚼,只要把教师讲的吞下去就行了,这样从学生中可能培养出懂知识的猿猴,而绝不能是独立思考的人。”老师的教学目标很明确,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精心设疑,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参与、主动思维的个性。教师不但要善于提问,还要引导学生提问,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有所疑,才有所思,才有所得,善问的学生往往思路敏捷,思考问题深刻,在思考中提高能力,在阅读中处于主动地位,这样学生就学着自己走路,而且越走越顺。
二、老师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动脑。
怎样引导、调动、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动脑?老师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去引导学生。比如:讲名篇和名人故事,或把其他学科的优秀内容引到语文课堂中等。在讲课中引导学生去想去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不能完全脱离教师,只有通过教师有序的引导,采用有效的策略,才能真正促进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能力。
有数据统计,许多成名人士,在学校时大多并非是一流的学生,甚至是根本不起眼的落后学生。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些并不冒尖甚至是落后的学生在以后的日子里能成为拔尖的人才?这就是依靠了他们后天的努力,是一种锲而不舍的意志和毅力,而这种精神就是源自于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着眼于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学生从小就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语文课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生动多样的教学方式,又与学生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要做的是:要让学生热爱语文,将语文学习看作是他们生命成长的重要部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各种教学媒介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思想性、灵活性,打破课堂教学多年形成的有害规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教师要注意每个学生原有语文水平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引导、鼓励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对语文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要降低评价标准,发掘树立学生认同的学习榜样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支持、鼓励学生采用创造性的自主学习方式,对学生在学习中有思想、有创造的问题不抹杀、不否定,而是更加积极地给予鼓励、赞扬。初中生的感情胜于理智,他们的行动不只受认识的支配,更多的还是受感情的支配。所以,老师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认识基础上还要注重师生之间的感情培育,使学生乐于接受老师的引导、乐于树立远大理想。这些都需要依靠老师在平时的教育中去完成。
感
想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埃德家富尔曾说过:“未来社会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教育要教给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再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健体,成为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知识丰富、学有所长、实践能力强,能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人。《新课程标准》就指出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工作奠定基础。自主学习就是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打好基础的。它把学生作为主动的求知者,在学习中培养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求,主动运用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上一条:对研究性学习学生自主评价的思考
下一条:学生数学试卷自主性评价的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