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献
名 称
《对研究性学习学生自主评价的思考》
作者
魏云波
阅 读
时 间
2017.6
学校不是工厂,学校教育下的学生也不可能是相同规格的产品,当代教育以人为本,学生评价也要以人为本。面对传统学科的教学,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的水平经过升学考试的选拔后已经差别不大,而且高考、会考对于这些学科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的层次目标都有明确的要求,如“识记”、“理解”、“综合应用”等,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可以根据高考或会考大纲对全体学生进行统一要求,但是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学习不同于其他传统学科的学习,它是一门开放性的课程,强调学生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 学习运用问题解决的科学方法, 经历多样化的活动方式和实践过程。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一门活动本位的课程,具有实践性、过程性、创新性等特点,学生从选择不同的问题进行研究开始,就已经选择了不同的学习方向,即使是相同的学习方向,经历相同的实践过程,每个人在活动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也有千差万别,因此设定整齐划一又准确有效的成长目标和评价标准既不现实,也不科学。教师甚至都无法在活动前预估每个学生的发展状况,活动过程不仅是学生重新认识自己的过程,也是教师重新认识学生的过程。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下,要想真实、准确地对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小组做出适当的评价,学校和教师就应当将制定成长目标和评价标准的权利下放到学生手中,鼓励学生在活动前设计成长目标,自主制定针对性评价标准。如某小组成员在制定技能提升目标时,就可能出现多种结果,假设成员甲性格活泼、擅长沟通,但不善撰写总结报告,其成长目标之一就可以定为“学会撰写总结报告”,成员乙擅长使用各种计算机软件、精通网络,但是不善于口头表达,其成长目标之一就可以定为“敢于进行公众演讲”,成员丙擅长提供创意、制定计划,但往往不能踏实落实,其成长目标之一就可以定为“增强自我管理、认真落实计划”。针对性的成长目标也使得学生在活动中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提升自己的技能,甚至改变自己的思维习惯,使得课题研究活动变成一次真正的学习活动,而不是一次随心所欲的课外活动。其实现实中很多学生的课题研究缺乏效率、敷衍了事固然和选题、态度等因素有关,但缺乏目标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研究性学习学生评价的研究与实践是一件异常复杂的事情,要涉及到方方面面,但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在突破传统评价机制,建立科学、有效的学生自主评价机制方面,尽管任重而道远,研究性学习学生评价的研究者要敢于打破各种思想禁锢,不断尝试新的评价方式,才能为素质教育评价改革开拓新的思路。
感
想
文章针对国内研究性学习学生评价存在的学生难以参与学校评价体系的构建和管理、学校评价标准制定忽视学生个体差异性的问题,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对研究性学习学生自主评价机制构建进行了深入思考,在自身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大胆提出了两点建议:1.建立多层次的评价委员会,实现平等对话,师生联合管理研究性学习学生评价;2.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设计成长目标,自主制定针对性评价标准。
下一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