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家长学校
当前位置: 首页 >> 家长学校 >> 阳光小站 >> 正文
孩子情绪 要发泄,更要会控制
时间:2016-06-25  作者:  文章来源:  点击:

你家孩子动不动就发脾气?是不是要求一得不到满足就歇斯底里、满地打滚?

其实这并不代表你家孩子是个坏孩子,只是他还没有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姑苏区学校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的金晓婧老师告诉记者,面对孩子的坏情绪,家长一味的打骂或者是置之不理都不对,重要的是家长教会孩子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

文/本报记者 杨星华

家长,要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

上个周末,杨女士带着自己三岁的儿子去一个商业综合体玩,孩子在游乐场里玩得不亦乐乎,杨女士几次提醒孩子该回家了,但是孩子都置之不理。没有办法的杨女士,采取了“直接拖走”的办法,结果,儿子的坏脾气一下子就发作了,躺在游乐场的地上开始嚎啕大哭,把周围好多家长都吸引了过来。

杨女士觉得丢人,气急败坏地说了孩子几句,没想到孩子闹得更凶,最后只好把孩子直接抱到车上,孩子哭了一路,到家几天都不理杨女士。

“让孩子过一个幸福开心无忧无虑的童年。”这大概是每一个家长的美好希望吧。对于很多家长来说,往往只希望自己的孩子体会到持续的快乐、开心等正面的情绪,不希望孩子经历愤怒、嫉妒、沮丧、失望、悲伤、焦虑、不耐烦等负面情绪。

但是,每个人就不可能避免遇到这些负面情绪。如果孩子无法了解这些感受,他就不能学会认知自己的这些情感,当别人经历这些情感的时候,他也无法去理解,更谈不上管理好自己的这些情感。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孩子只会发泄自己的这些情绪,不懂得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金晓婧介绍,对于孩子的这些负面情绪,家长完全不用大惊小怪,要无条件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允许孩子有情绪,允许孩子表达情绪。

但并不代表要无条件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孩子总会有各种各样的要求,一定不可能都“满足”、马上满足。家长不能给他买那个东西一定有家长的理由,孩子即使暂时不能接受,也要用温和而坚定的态度,让他知道家长会坚持原则,他就会知难而退。这样,他以后就不会以哭闹为手段,胁迫家长让步。

比如孩子因为得不到某样东西而大发脾气、大声哭闹,这是很多家长头疼的事情。尤其是在超市或商场里,众目睽睽之下,孩子撒泼打滚、大声哭闹,会让家长觉得颜面尽失,迫切想要制止孩子的行为。这时,不接纳孩子的家长会气急败坏地想:“丢死人了,还不快给我起来!这孩子真难管教,说了不能买就不能买,再哭闹就揍你!”

而接纳孩子的做法则是,理解孩子当下的情绪,明白孩子想要某东西但被拒绝是很大的挫折,孩子需要的是理解,而非二度惩罚。因此“共情”是第一步,抱抱他、拍拍他,告诉他你能明白他的感受,等他情绪稍微平复再跟他沟通。

让孩子学会识别情绪

对于很多学龄前的孩子来说,他们对各种情绪往往不能很好的识别,导致在生活中,一旦有负面情绪发生的时候,自己也不知道如何和家长诉说,长期憋在心里,也会对孩子的情绪养成带来不利的影响。

金晓婧介绍,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家长是孩子的情感导师,家长可以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机会教孩子掌握一些表达感受的词语,帮助孩子积累表达感受的词语。让孩子懂得如何描述自己的感受。比如,当孩子被作业难住时,可以对孩子说“你现在很郁闷吧!这道题好像很难”;当孩子被别人欺负时,可以对孩子说“你现在很伤心吧!”;当孩子被误解时,可以对孩子说“你是不是很委屈啊”等。

家长还可以告诉孩子一些关于感受的身体反应。让孩子了解当遭遇某种情绪的时候,身体会有什么样的反应。比如,当人们害羞时,脸会变红;当人们愤怒时,会咬牙切齿;当人们沮丧时,会垂头丧气;当人们高兴时,会手舞足蹈等。

同时,家长可以利用机会让孩子描述自己的感受。我们既可以利用真实场景,也可以通过玩游戏的方式,来为孩子创造机会描述自己的情绪。比如,“你是不是还在为弟弟搞乱了你的抽屉难过呢?你生气了吗?”;“如果你的金鱼死了,会很伤心吗?”等。

宣泄不良情绪是正常的

人在精神压抑的时候,如果不寻找发泄机会宣泄情绪,会导致身心受到损害。另外,在愤怒的时候,适当的宣泄是必要的。金晓婧介绍,在孩子情绪极度爆发的时候,家长不妨让孩子发泄一下,如果要哭的话,就稍微哭一会儿。但是,情绪发泄也不一定要采取大发脾气的方法,可以采用其他一些较好的方法。例如:在盛怒时,家长可以把孩子带到一些运动场所进行锻炼、跑步,或者找点事情来给孩子做做,做做游戏或者是找个体力活给孩子干,分散下孩子的注意力,同时,也可以把因盛怒而激发出来的能量激发出来。

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对于孩子来说,在盛怒或者伤心的时候,适当的宣泄一下情绪,对于他的情绪恢复是有好处的,但是,仅仅是宣泄,并不能解决孩子的情绪问题,家长还要做的就是培养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

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共情”。

对于孩子来说,生气伤心的时候,最让他们感到更痛苦的是家长的不理解。因此,家长在面对孩子的坏情绪的时候,首先要和孩子“共情”,让孩子知道自己能够理解孩子这些负面情绪。通常家长的“共情”能够让孩子逐渐平静下来,然后家长才可以和孩子讲道理。

其次,家长可以教孩子一个方法,平时家长可以在家里和孩子训练一个心理暗示,预先设置只要举起手,在脑子里马上就会有声音大声喊“停”!等孩子要发怒的时候,家长可以帮助孩子举起手,用这个心理暗示,让孩子逐渐平静下来。

不过,金晓婧也提醒,有些孩子天生就有自我控制能力,每次与父母或其他人发生冲突的时候都会保持沉默。面对这种少言寡语的孩子,家长最好的方法就是给他们时间和空间,让他自己好好想一想。过一两天,他就会心平气和地了。但要警惕的是,如果经过了很长时间,情况还没发生改变,孩子越是少言寡语或行动缓慢,越可能是一种抑郁情绪的征兆,家长要及时观察到并带孩子咨询心理医生。